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唐朝 >

历史上的“盛世”时期有哪些?虚假的盛世是怎么回事?

标签:唐太宗贞观之治新唐书隋朝

2019-12-10 00:00:00唐朝 337人已围观

  唐太宗李世民,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的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vQg2345个人图书馆-免费的知识管理与分享平台

  唐太宗在位期间,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vQg2345个人图书馆-免费的知识管理与分享平台

  因其时年号为“贞观” ,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所以,他统治的这一时期史称“贞观之治”。vQg2345个人图书馆-免费的知识管理与分享平台

image.pngvQg2345个人图书馆-免费的知识管理与分享平台

  后世之人一直认为: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vQg2345个人图书馆-免费的知识管理与分享平台

  且在《新唐书》中有这样的叙述,大意如下:“贞观四年,市场上的米价为每斗四钱到五钱,外出几个月的百姓均无需闭户,街面上随处可见牛马等牲畜,百姓外出几千里都无需储备干粮。”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贞观四年的时候,唐朝的生产力已经达到了鼎盛,至少已从此前的战乱中有了根本性的复苏。vQg2345个人图书馆-免费的知识管理与分享平台

  熟悉经济学的朋友都知道,用粮食价格来衡量社会状况显然是不准确的,也不具备说服力。用《汉书》中的一句话来反证,就是“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大意为:粮食的价格低得不合理,就会使农民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粮食的价格高得离谱,更会危害社会的经济命脉。vQg2345个人图书馆-免费的知识管理与分享平台

  因此,粮食的价格处于不正常水平,这说明:贞观四年李氏王朝的政绩仍是不成功的,反倒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更何况,唐朝时期的首都很难出现每斗米四钱的怪事。想要了解真相,我们不妨继续拿《新唐书》中的内容来举例。vQg2345个人图书馆-免费的知识管理与分享平台

  在《新唐书》的某部分中,有这样的记载,意为:唐朝时期的长安附近的土地虽然肥沃,但是,可供耕种的土地非常稀少,根本无法满足都城的日常需要。vQg2345个人图书馆-免费的知识管理与分享平台

  因此,长安的粮食往往需要通过漕运这种方式从各个地方调运。vQg2345个人图书馆-免费的知识管理与分享平台

image.pngvQg2345个人图书馆-免费的知识管理与分享平台

  众所周知,漕运粮食需要耗费相当数量的运费,由于唐朝时期的交通不便,通常一斗米的运输成本要达到三钱左右。按照《新唐书》中,长安每斗米仅需四钱的说法来看,莫非这些粮食在出产地售卖的价格仅需一文一斗?显然这是不符合常理的,这也是《新唐书》中自相矛盾的地方。vQg2345个人图书馆-免费的知识管理与分享平台

  “长安米贵”这句话,用来形容唐朝时期的长安经济再合适不过。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