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东周 >

后赵盾时代的晋国政治

标签:中国历史,古代历史,晋国历史

2019-01-17 00:00:00东周 343人已围观

  赵盾在世时任中军帅,荀林父任中军佐,照理就当是荀林父接班,但是,关键时期还是自己人重要,所以赵盾去世时,让自己人原为上军将的郤缺接了自己的位置。六卿的位置有了如下的变化。UCS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晋国这时刚换了国君,晋成公去世,晋景公继位。荀林父又作了中军佐,而先轸的曾孙先榖则火箭般上升到上军将的位置,由士会辅佐。下军将则是由赵塑担任,栾书辅佐。可以看出,三军将都是赵氏集团的人,而佐是外围的人。赵盾的安排可谓用心良苦——赵氏集团仍然掌握着大权。但是,郤缺也只干了四年(五个年头)就去世了,郤缺没有赵盾那样的威势,而先榖太年轻不能再跃居荀林父之上,于是荀林父在做了两届20多年的中军佐之后,终于扶正,做了三军元帅兼执政官。年轻的先榖做了中军佐。UCS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荀林父刚升任中军将,就遇到了楚庄王率楚国军队讨伐郑国,郑国向霸主晋国求救。这时楚庄王气势如虹,而荀林父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帅才,客观上讲,晋国在荀林父的率领下,并不具备战胜楚军的必要条件,但是晋军还是出兵相救。UCS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带兵打仗不是开会讨论,需要一个能压住镇的人物,荀林父虽为三军主帅,但显然他压不住阵脚。在得到郑国已经被楚国拿下以后,在战与退问题上不够果断坚决,主帅的弱势,导致内部分歧加重,这时如果晋军中有赵盾式的人物,以晋军的战斗力,或许不至于战败。晋军之败,败得窝囊。而从晋军将领的角度分析,这也是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我们看荀林父组成的团队看,虽然中军将、上军将不是赵氏集团的,但下军将和其副帅先榖等等大部分是赵盾集团的,最后的结果是三军将不愿意打仗,而三军佐中的先榖、赵同、赵括都想打这一仗。作为年轻的先榖,他的祖上战功赫赫,而他过于年轻就做了中军佐,一方面年轻气盛,一方面他也想利用军功也光宗耀祖,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不顾一切坚决开战。所以,擅自率军渡过黄河。UCS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UCS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这等于绑架了整个军队,但是荀林父如果强势,可以阻止先榖,让这次绑架未遂。但是,作为司马的赵氏集团的韩厥劝他过黄河以分担先榖的罪过,因为副帅不听主帅的命令,主帅是不能免过的,而过了河如果失误,则大家都有过。于是晋军全军渡过黄河。UCS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这样强悍的军队这样惨败,真的窝囊。渡过黄河就是要与楚军开战,但渡过黄河以后,荀林父却不想与楚军开战,如果主帅坚定与楚军开战的信心,晋军三军一致,晋军未必失败,就像此后的鄢陵之战,如果带军的是有气场、有威力的主帅,一样打胜仗。结果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最终,晋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突发事件搞混了头,一败涂地。正常情况下,两军开战是要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然后开战,而邲之战对晋军来说则是稀里糊涂打起来,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打了起来,然后,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就败了,就逃了。赵旃、魏锜两个有怨气的人要去挑战,荀林父不同意,而去讲和,同意了,但这样的人能去讲和吗?即使去讲和,也要做好战的准备。实践证明,士会的上军只是做了准备,结果上军完好无损,如果晋国三军都做好准备,胜败真的还很难说。即使在溃败的情况下,荀首为了营救自己被俘的儿子,逆势而上,射杀了连襄尹老,俘获了楚国公子,说明了晋军的强悍。UCS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听到楚军掩杀过来的消息,荀林父的命令是:“率先渡过黄河者有赏!”这等于说谁先逃跑有赏。这样的军令,连狙击敌人的可能性都没了,主帅这种态度,士气怎能不瓦解。UCS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一向强悍的晋兵一窝蜂地涌向黄河。一支强悍的军队遇到了这样一个主帅,可惜了!UCS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晋军返回晋国后,荀林父要承担责任,说:“我是大将,晋军失败我应该被杀,请求死罪。”晋景公想答应。但这样的事总要有人打圆场,士会说用城濮之战楚国子玉自杀的教训提醒晋景公,才保住了荀林父的命。实际上荀林父与子玉是不一样的,子玉是打败的,并且没有溃败,而荀林父都不知道他是怎么败的。但士会一向与中行氏荀林父交好,老朋友有难,总要出来帮一把,这也进一步加深了两家的友好关系。此后,中行氏与范氏一直是好哥们。另一个责任人先穀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有赵盾在,他一定没事,但赵盾早死了,所以回国后他怕被杀,就逃亡到翟国,晋国灭了先穀整个家族。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