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三国 >

孔明叹

标签:诸葛亮 刘备 刘禅 谯周 周瑜

2008-07-25 00:00:00三国 296人已围观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这首诗,是我在阅读《三国》时感触最深的一首诗。这首诗中所说的人,也就是三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蜀国丞相诸葛亮,诸葛孔明

提起孔明,人们都会想到他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但是,孔明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他最令人钦佩的一点,是他对于蜀汉的忠心耿耿,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那份精神。

孔明生在一个乱世,他隐居在南阳的隆中,被人称为“卧龙先生”。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本来是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但是,当刘备来到他的草庐,三回五次请他出山时,他终于选择了跟随刘备。其实当时他的心里,何尝不想继续高卧隆中,躬耕于田亩之间呢!但是他没有。他完全可以继续在乱世中“苟全性命”,但是他也没有。他跟随刘备,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民百姓,为了在乱世中连性命都保全不了的人民。就因为这样,他的后半生就完全交给了蜀汉,交给了先帝刘备,交给了扶不起的阿斗……

还记得孔明离开草庐前说的一句话:“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读到这里,不觉感到一阵悲凉。孔明的志向,原本是帮助刘备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后,就回到家中继续隐居的,所谓“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垄亩民;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但是,大业没有完成,孔明在六出祁山之后,心力交瘁,终于一病不起,一颗巨星陨落在了五丈原,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蜀汉建兴十二年……他那成就大业后归隐田园的愿望,终于成为泡影;他为刘备谋划的兴复汉室的计划,也终于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从这一点上来说,孔明是失败的。但是孔明却成功了:他成为了万古忠臣,他的忠义也是万古之人所不能及的。

刘备霸业未成,中道而亡;临终前,交待孔明:“若嗣子(刘禅)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但孔明却没有这样做;他竭诚尽忠地辅佐刘禅,没有半点私心。难道说孔明认为刘禅是可辅之主吗?其实,孔明心里很清楚:刘禅注定是“扶不起的阿斗”,不可能使蜀汉强盛。但是,尽管如此,孔明还是选择了辅佐刘禅,因为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报效刘备的三顾之恩,天下永远是汉家的天下。正因如此,孔明才写下了令人涕泗横流的前后《出师表》;他也希望刘禅能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为了兴复汉室、克复中原,他已经决定: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时的蜀汉,实际上已经无力对抗强大的魏国,但孔明却仍然要出师北伐,这不是谯周所说的“逆天而行”,恰恰是孔明对刘备、对蜀汉的忠义的表现。有人说,孔明在蜀汉没有培养出人才,导致孔明之后,蜀汉无人。也有人说,孔明生前大小事务都要亲自经手,导致过早去世,加速蜀汉衰亡。然而孔明说:“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读书至此,怎不催人泪下!所以,不是孔明培养不出人才,正是由于蜀汉之人,无一人能得孔明精髓。亲自经手各项事务,原因却是“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可见孔明对于蜀汉的一片赤诚,天地可鉴!可怜天妒英才,不与孔明以寿;五丈原之灯终于熄灭;孔明将星终于坠地!呜呼!“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