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三国 >

品历史演义,感三国风云,戏人间百态——《三国演义》读后感

标签:关羽 诸葛亮 刘备 张飞 周瑜 鲁肃 吕布 曹操 赵云

2009-10-16 00:00:00三国 293人已围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自然想到了《三国演义》,凝思起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

  我还是这么喜欢三国,这次借读书月活动安排,秉着“读好书、谈感悟”这样的主题,又读了一回《三国演义》:品的是历史巨著、叹的是三国风云、戏数其中的人间百态。

  《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为明代罗贯中所编著。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不如正史那样庄重。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更具艺术感。

  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就似小说。然而演义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哪段史实都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羽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还是挺多的。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与“义”。说到丑化,就不得不提周瑜,历史上是英年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它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说起三国,不得不说的就是里面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在作品中才大胆地塑造出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其“智慧”,更是被大肆渲染。再说关羽: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关羽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之所以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

  《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富有哲理性的人生经验,让我每次想起都不禁莞尔,就暂举几例,作为人间百态的戏言:

  首先:虽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千万不要和诸葛亮辩论;因为无论什么事,诸葛亮永远是对的,和他争是没好处的。东吴群儒被他说得哑口无言,不自量力的王朗和他“单挑”,结果被骂死了,让人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唇枪舌剑”。

  其次: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确很有魅力,但只能欣赏,决对不能去追求。两个追过他的男人,吕布被勒死了,董卓更惨,死后还被点了天灯。

  再次:要嫁人千万不要嫁给刘备:“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就是刘备人生的格言,即使甘心成为“衣服”也不见得有好下场,糜夫人跳了井,孙尚香跳了江,估计刘备他是“五行缺水”,而且还挺严重!

  再其次:别以为娶美女就有福,娶大乔孙策26岁就早逝了,娶小乔的周瑜也只活到36岁,想多活几年最好还是娶个丑女吧!(黄月英就不错,最起码诸葛亮比周瑜多活了20多年。)

  再再次:参军光荣,但千万不要当张飞的兵:飞哥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是喜欢喝点小酒,喝完了就醉,醉了就打人,打谁呀?兵嘛。

  还有不能忘记一点:抓俘虏有功,但千万不要抓孟获,因为抓一回是没有用的,你接下来还要抓他六回,累不累啊?

  最后:借东西千万别借给刘备,为什么?俗话不都说了吗:“刘备借荆州,有借没得还。”

  针对上述人生经验,总结教训,得出如下结论,仅供参考:

  首先:要当兵就要当甘宁的兵:生命有保障,劫营带出去一百人,回来还是一百人。

  其次:嫁人就要嫁吕布:人长的帅不说,还顾家,曹操都打到家门口了,还能安心在家陪老婆。

  再次:借东西就要借给鲁肃:人家是正人君子,老实人一个,借给他放心。

  最后:如果一定要抓俘虏,那就要抓刘禅:没等你动手,他就自己来投降了,而且被抓以后还特老实。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