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三国 >

曹操公然设官四处盗墓,孙权也曾来广州盗墓

标签:孙权 曹操 曹植 刘备

2010-02-09 00:00:00三国 296人已围观

  曹操想发死人财,不顾忌讳,公然设官四处盗墓,现在众所周知。但同时代的孙权派人来广州盗墓,却少有人知。

  汉末三国时候,中原地区战乱频仍,实在是民不聊生。所以被谢灵运誉为“才高八斗”的曹植,写诗给应王易、应璩两兄弟说:“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在这种惨状下,割据一方的大小军阀便向死人坟墓打起了主意。

  江东地区虽然战乱较少,可是孙权多次出兵进攻魏国;一再与刘备争夺地盘;甚至异想天开从海路两次出师辽东,弄到损兵折将;又派将士万人去夷洲、亶洲(今台澎地区),无功而返。这些军费开支实在巨大。为了创收,孙权竟派人来番禺盗掘赵佗墓。

  据《水经注》的记载,赵佗墓在番禺城北,墓后有座山岗,名为马鞍岗(可能是今越秀山),因山为坟,坟墓甚大,建筑华丽,有很多珍宝陪葬。所以孙权派人来挖赵佗墓。此官到了番禺,四处查找,掘山凿石,耗费很多人力,经过很长时间,一无所获。另据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载:孙权派交州从事(即交州刺史的僚属)吴瑜来番禺挖赵佗墓,不知墓在何处,却挖到南越国明王赵婴齐的墓,墓中有玉玺金印36枚、精美的铜剑3柄,以及珠襦、玉匣、黄金饰品等。

  据《史记》、《汉书》记载,南越文王名为赵胡;但墓中出土的印章却是赵眜,史籍记载可能有误,应以出土文物为准。赵眜墓于1983年6月在越秀山西侧的象岗发现。墓内有目前所见最大的西汉金印“文帝行玺”,金印、玉印共八枚,还有青铜制造的礼器乐器,陶制、铜制的生活用具,车马器,皮铁甲胄,丝缕玉衣,玉饰和金银饰物,原支大象牙,五色药石,漆木竹器以及丝织品等,大小总共四千件,其中有些还是海外珍品,的确是价值连城。赵眜在位仅16年,而赵佗在位长达67年,并且是南越国的开国之君,其陪葬品当然要比第二代的文王赵眜名贵、丰富得多。按照封建礼制和文献记载,赵佗墓应在赵眜墓附近,也就是在越秀山和象岗一带。

  南越国共有五位国王。其余两位,即赵兴、赵建德,均在战乱中被杀,身首异处,其墓没有价值,故不引人注意。

  由于赵佗墓始终没有发现,因而谣传纷起。清朝仇巨川撰《羊城古钞》说:相传赵佗墓葬在广州禺山。从鸡笼岗北至天井(即从萝岗北至越秀山),连山接岭,都说有赵佗墓,难辨真伪。赵佗下葬时,丧车四出,不让人知道其墓址。

  笔者认为,这应属谣传:古代王侯的葬礼十分隆重,其孝子贤孙和五亲六戚以及文武百官一定要参加,还有为数众多的卫队保障安全,所以根本不可能有“疑冢”。恐怕是因战乱或其他缘故,墓址外貌改变,年长代远,风雨侵蚀,人们无法辨认,于是好事者得以编造出耸人听闻的假话。任何假话都有漏洞,“疑冢”之说也不例外。

  古时王侯为防盗墓,采用深葬之法。南越文王墓从墓底至象岗顶约20米,只因当年政府有关部门在此兴建宿舍,用推土机把象岗顶削去17米,这才发现了南越文王墓。汉末孙权限于技术水平,未能发现赵佗和赵眜墓,也就不奇怪了。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