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三国 >

魏延,谋杀诸葛亮的军事接班人(8):诸葛亮与魏延关系好吗?

标签:魏延 诸葛亮 杨仪 司马懿 姜维 夏侯楙 费祎 夏侯惇 费瑶 刘巴

2010-02-15 00:00:00三国 316人已围观

  第七个矛盾也是《魏延传》最大的疑问,是至今令历史学家们大都搞不清的、魏延案件重大的实质性问题,也是魏延案件最难解的问题,就是: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

魏延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不解决,对于那些对二人关系有所误解的史学家和三国史爱好者们来说,你即使把魏延被谋杀案解析得无懈可击,他也不会服:不,不,不是这样的,诸葛亮与魏延关系不佳,决不会把军事继承权交给魏延;《魏略》是“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好吧,我们就来瞧瞧,魏延与诸葛亮的关系有何“不佳”。

魏延与诸葛亮的直接上下级关系,应当从诸葛亮北伐前,进驻汉中时开始。“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前军督导官),领丞相司马(掌兵事)、(遥领)凉州刺史”。

有人认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没有让魏延而是马谡做先锋招致失败,导致二人开始有矛盾,因无任何史料记载魏延的看法,不谈。且诸葛亮回来既认错自贬,后魏延立功又大加赏赐提升,当不至于因此而有隙。

二人的主要矛盾在这里:“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据此,有许多史学家认为这是诸葛亮不敢死后把军权交给魏延的主要依据,怕魏延莽撞行事。还有人认为,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极差,不仅在死后把军权交给了杨仪,而且要除掉魏延,以免他莽撞出击导致蜀军的毁灭。更有甚者以为,诸葛亮要魏延和杨仪火并,以为蒋琬姜维当权扫除障碍。

所以几乎所有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们,都相信了《魏延传》:“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不从命,军便自发”,把魏延撇开这一说法。我所见到的史学家评论,只有吕思勉先生不信这一说:“这一段事情,一看而知其不是实在”,“诸葛亮在病危时,预定退军计划,这一个命令,总是要传给全军的,岂有和杨仪、费祎、姜维私相计议,置先锋军于不顾之理?这岂像诸葛亮做的事情?”《吕思勉讲三国》。自然,燕京晓林先生也是不信这一说的(请搜看《寻找魏延事件的真相》)。

这里先说说两个古人对诸葛亮是否允许魏延单独统军的看法错误。1、是裴松之先生。他在驳“郭冲五事”时说:“亮尚不以延为万人别统,岂得如冲言,顿使(魏延)将重兵在前,而以轻弱自守乎?”《诸葛亮传》。

看这一段:“八年,(诸葛亮)使(魏)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魏延传》。裴老先生大概看走眼了,明明诸葛亮非常放心魏延有能力单独统军作战,指使魏延带兵勇闯敌后,怎地:“亮尚不以延为万人别统”?诸葛亮不许的是魏延提出的“与亮异道会于潼关”战略战术计划,而不是魏延别统军队。诸葛亮既不肯与魏延“异道会于潼关”,还能让魏延单独去潼关?没有诸葛亮主力军为后盾,魏延岂肯去白白送死?

2、是《华阳国志》的作者常璩先生:“(魏)延自以武干(军事才干),常求将(带兵)数万别行,依韩信故事。亮不许”《华阳国志》。这个常璩先生更是错从口出。魏延是以诸葛亮的“武干”为主要依据,“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是异道同行,而不是“求将别行”。决战决胜之仗主要是靠诸葛亮来打,而不是“自以武干”,自以为有本事,要求带数万兵“别行”脱离诸葛亮。就像唱一出大戏,魏延不过是自比鸣锣开道的配角,大戏主角还是要诸葛亮来唱。

魏延要求带兵“数万别行”是哪来的资料?陈寿的资料是“请兵万人”,常璩先生“添油加醋”加了几倍?给人的印象好像魏延是个自大狂的家伙。常璩先生对魏延似有成见,放着《魏延传》准确的记载不肯“抄袭”,非要“添油加醋”另搞一说。致使后来的史学家看了这段史料,更增添了“诸葛亮不敢死后把军权交给魏延”之说的依据。

就此由头,我以史料融合自己的军事认知能力,把魏延与诸葛亮在北伐战略上的分歧推演对于认知诸葛亮和魏延关系的有效部分,以突现出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主要实质:复国事业的互助者;军事才能的互补者。

上一页1234下一页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