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三国 >

可整形但不可颠覆,编剧解读《三国》

标签:诸葛亮 鲁肃 孙权 张飞 周瑜 刘备 关羽 曹操

2010-06-18 00:00:00三国 231人已围观

  如果用两个字概括《三国》电视剧,就是:好看。

  《三国演义》早就烂熟于人心,一切都应该围绕着“好看”来构想。但凡好看之处,就浓笔重墨,让它越发好看。但凡醉人之处,我们就更进三杯,让它醉倒泰山。我们认为,好看———就是电视剧《三国》的真谛,就是艺术所在,就是民心所在,就是我们最终追求。———朱苏进

  “一个15年的朋友,出门又回来了。他没有大的变化,一进门你就知道还是他,但他看上去又十分‘新鲜’。”朱苏进很满意自己写的《三国》,把自己担纲主创的《三国》称作“新瓶装新酒”。他从小就爱看《三国演义》,在他成长的岁月里,戏曲舞台上的那些三国英雄更是让他恋恋不忘。

  朱苏进的改编保留了《三国演义》的基本故事框架、阵营分野、结局兴亡,一切从人物出发,让《三国》这台大戏围绕着十几个人物转动,形成“单元”式结构。“《三国演义》提供了草船借箭、空城计、赤壁大战等让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故事,还有那么多神采飞扬的英雄人物,曹操诸葛亮周瑜鲁肃孙权,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这些人物命运的精彩性、人类灵魂所涵盖的浓烈和高度,在文化意义上一点也不逊于西方的《十日谈》、莎士比亚的戏剧、希腊的英雄神话。”朱苏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好一个档次也会被认为不如初恋

  任何经典名著对于影视剧改编来讲,既是“山峰”又是“陷阱”。

  陷阱的意思在于:越是经典的名著就越是广为人知,其人物的生死、故事的走向、结局的兴亡等等在未开播前观众早就预知,因而往往难以建立悬念。此外,名著提供的基本事件与人物关系,早就在民间心目中凝为定式,任何大的变动都易遭各方非议。人们渴望观看名著,但名著却因其经典性天然地抗拒改编。这矛盾的两面就是我们最大的利、最大的弊。

  此外,以前有过一部三国剧,它是百姓的初恋。初恋者,哪怕是个丑丫头也有深情,何况人家还不是丑丫头。因此我们做的《三国》不管多好都意味着对人家“初恋”的侵犯。哪怕你好一个档次人家也会以为你不如它———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准备。

  为将《三国》改编好,初步形成几个原则性构想。

  一、《三国演义》的基本故事框架、人物关系、阵营分野、结局兴亡等,可整形但不可颠覆,它们仍然是电视剧《三国》的基本骨架;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人物赢得百姓的信任,而信任要从建立亲切感开始。

  二、一切从人物出发而不是从历史真实出发,历史故事只是人物的线索和铺垫,是舞台与背景,而人物才是电视剧《三国》的命脉。我们要将浩浩荡荡的《三国演义》浓缩到十几个人物身上,并在这十几个人物中着重塑造出五至七个最为灿烂的核心人物。我们争取让观众对历史忘情、对剧中的史实不予计较,却与我们一起深深融入人物命运当中。

  三、将人物作为命脉之后,题材的优势才能得到发挥。1。所有历史与故事都集中到几个人物身上之后,就不再被浩荡史料所累,彻底突破章回小说式按部就班、依序道来的结构。我们在编创过程中就可以大开大阖,纵情收放。得意处大红大紫,不得意处则一笔带过。

  比如“桃园结义”这样虽然重要但不甚好看的故事就可一笔即过,甚至全然不写。因为大多数观众对此早就烂熟于心,即使剧中无戏他们也会在心里补上此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观众心中早已有之的内心蕴藏———甚至可以让他们跟我们一同讲故事。像“赤壁”这样集中了各方人物,并全部将之推向巅峰状态的故事,就可以投入比原作多数倍的笔墨,放手创造。以上两种情况在创作过程中都会屡屡发生。2。把人物作为命脉之后,编创者也随之获得自由天地。

  最好的改编一定是创造,但这种创造是从原著中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嫁接上去的。最好的创造像是大臂生长出小臂,像枝蔓生长出花朵。要把《三国演义》看成是未完成的故事。3。把人物作为命脉之后,剧本可能会形成“单元”式结构。以某几个人物的冲突为核心,围绕一个浓度很大的故事,创作几集或十几集剧本,就是一个单元。全部剧本则由多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之间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这样,可充分集中人物与事件,不写则罢,写就要挖深写透。每个单元都应有一个大高潮,若干个单元就是若干个大高潮。

  单元式结构也便于拼装、组合、拆解,这将给未来可能会有的“日韩版”、“欧美版”《三国》影视片,带来改编及销售方面的便利。

  四、《三国演义》有两个最大特点,它们决定了电视剧《三国》的人物特色。

  1。智慧。

上一页12下一页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