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三国 >

曹定云:安阳高陵2号墓肯定是曹操墓

标签:曹操 孙盛西晋 曹丕 周泰 孙权

2010-08-23 00:00:00三国 241人已围观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河南省安阳市新近发掘的西高穴村东汉末年大墓,经专家研究基本认定是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之墓。

  该墓位于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以下称高陵2号墓),因多次被盗,为及时有效地予以保护,2008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进行抢救性发掘。2009年4月6日和6月4日,河南省文物局邀请有关专家对考古方案进行论证,至2009年12月下旬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历时一年有余。在发掘工作结束之际,国家文物局于11月9日和12月13日,邀请有关专家对发掘成果进行论证。经过各方专家讨论之后,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才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出了上述宣布。

  争论的焦点

  曹操墓被发现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论。有赞成者,也有质疑者。为了回应质疑,2010年1月1日,该墓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郑州市举行考古发现说明会,回答了一些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和质疑。但在会后,质疑之声仍然不断。2010年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团一行12人,前往安阳对该墓进行考察。1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京举行“聚焦曹魏高陵”的公共考古论坛,参加者为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和新闻媒体。论坛的举办方,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将此次考察的结果向公众作了介绍,并从多角度论及该墓应是曹操墓。但举办方一再强调:这不是新闻发布会,也不是对曹操墓的“最终认定”。

  此次“公共考古论坛”开过之后,质疑之声仍继续高涨。1月17日,《北京青年报》发表“今日社评”,题为“曹操墓为什么谁说了你都不信”。文章说:“肯定曹操墓的都是殿堂级的专业人士,但无论给出的是六大证据,还是九大理由,好像都很难完全让旁观者信服。质疑曹操墓的则以考古学边缘人士为主……他们看似外行的说法倒是更能博得看客的芳心。”文章引起大家的关注。

  围绕着曹操墓的真伪而发生的争论,其问题较多,诸如“有无墓志”问题、“薄葬”问题、“行清”问题等等。其实,这些问题都好解决,考古工作者一一讲清楚就行了。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看待墓中所出“魏武王”铭刻石牌?墓中两个女性为何与卞太后年龄不符?卞太后葬于何处?曹操是否曾置“七十二疑冢”?等等。这些问题中,墓中所出“魏武王”铭刻石牌最为重要,故先行讨论之。

  高陵2号墓内共出有59块铭刻石牌,记有原墓内所藏主要器物的名称。这对我们了解墓中藏有何物非常有用。这些石牌除记有“魏武王常所用”有关兵器之外,还记有“黄绫袍锦领袖一”、“丹绡襜襦一 ”、“镜台一”、“书案一”、“渠枕一”、“漆唾壶”、“竹簪”、“樗蒲扑”、“刀尺”、“胡粉”、“黄豆”等物品名称。这些石牌,相当于以前墓中的“遗册”,记录了墓主人下葬时墓内入葬之物。如今石牌上所记之物基本被盗走,个别的已腐烂(如胡粉、黄豆),只留下这些空牌,成为历史的见证。上述石牌所记器物可以分为几类:1。兵器类,如戟、矛等;2。日常生活所用,如衣服、文案、生活用具等;3。食品类,如胡粉、黄豆等。

  高陵2号墓石牌所记器物,基本上都与曹操个人生活密切相关。须知,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又是东汉王朝的丞相。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与今人不同:人们生前所用之物,一般是要搬到另一个“世界”——“阴间”去的。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统统如此。只不过等级不同、规模不同罢了。曹操乃朝中丞相,实际上的最高掌权者,他死后随葬之物,基本上都是生前所用之物,未见冥器。这与他生前要求的“薄葬”是基本吻合的。现将铭刻的内容与特征分析如下。

  铭刻中辞语、字体与东汉末年时代相吻合

  高陵2号墓所出铭刻的内容如上文所述,都是墓中入葬器物的名称。在兵器铭刻中数见“常所用”一语,如“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等。“常所用”一语是当时社会上的习惯用语,如《三国志·吴书·周泰传》裴松之注中引《江表传》记录孙权事:“敕以已常所用御帻青缣盖赐之”即为其证。又铭刻兵器中有“挌虎”一词。挌、格字义相近。《说文·格》:击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使者诸之伦,手挌此兽”,五臣注曰:“挌,击也。”《汉书·东方朔传》在谈到汉武帝行猎时有“手格熊羆”之举。可见,“手挌猛兽”一词,在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频率很高,是表现男子勇武的常用语。

  石牌铭刻中的字体,基本上都是“汉隶”,俗称“八分书”。字体规整,遒劲有力,尤其是铭刻中“魏武王”之“魏”字,特征更为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超先生已经指出:“石牌上的‘魏’字,和我们现在的写法不一样,它在下面增加了个‘山’字,这是秦汉时期的标准写法,大概在魏晋以后就改变了。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北朝时期的书写材料里面,就把这个‘山’字移到上面去了。到北魏时期这个‘山’字就完全消失了。”(溪宇鸣:《九大证据认定曹操墓是真的》,《北京青年报》2010年1月15日,A16版)因此,通过铭刻词语和字体的研究,基本可以判断:高陵2号墓的年代是东汉至于魏晋时期的墓葬,这与曹操入葬的年代相吻合。

  铭刻中的称谓与曹操身份、地位相吻合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操于建安十八年进封“魏公”,建安二十一年进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葬邺之高陵,谥曰“武王”。

  高陵2号墓所出石牌中,有7件记有“魏武王”之称,有名者如“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等。此中,“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是正式发掘品,而它的发现则带有“传奇”色彩:因为,自2008年12月开始发掘以来,基本上都是“清淤”再“清淤”,没有什么重要发现。直到2009年11月8日,考古工作者在前室甬道门处发现一块石牌,清除泥土后,赫然出现“魏武王常所用挌虎”铭文,他们十分高兴!但石牌下端残缺。恰巧前些天出土的一块小石能与之缀合,组成完整的石牌,全文为“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见图1)(新华社电:《曹操墓石牌出土详情披露》,《北京青年报》2010年1月7日,B2版)。另据报导,“挌虎大刀”、“慰项石”石牌铭刻则是从盗墓分子手中追缴回来的,但其字体与墓中的发掘品“挌虎大戟”完全一样,肯定是该墓之物。此四件铭文中的“魏武王”不是曹操生前的称号,生前只称“魏王”;“魏武王”是曹操死后的“谥号”。石牌上的铭文,是曹操死后至下葬之前契刻的。曹操正月庚子(阴历正月二十三)死于洛阳,二月丁卯(阴历二月二十一)葬于高陵。这就意味着,这些有“魏武王”之称的铭刻,在地面存在的时间不会超过27天。须要说明的是,那件石枕应是曹操生前常用之物(见图3),但其上铭文也是曹操死后新刻上去的(刻于石枕的背面,见图2)。此“慰项石”应该就是石牌中的“渠枕一”。因为:此石枕两边高、中间低,看起来很像“渠”,故称“渠枕”。曹操患有“偏头疼”,这件“石枕”可能是专治曹操“头疼病”的,铭刻者将此石枕称作“慰项石”。

  石牌铭刻中有“魏武王”称谓,是高陵2号墓为曹操墓的最有力证据。因为这个称谓是曹操的“谥号”,曹操生前不会出现此“称谓”。而这一称谓的存在实际上只有九个月:建安二十五年十一月癸酉(阴历十一月初一),曹丕称“帝”,追封其父曹操为“魏武帝”,曹操的“谥号”也就由“魏武王”变成“魏武帝”了。因此,“魏武王”称谓是一般“造假者”不会“假冒”的,也是难以“假冒”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刻有“魏武王”之称的石牌(尤其是那件“慰项石”),是高陵2号墓为曹操墓的铁证。

  有人指出,“魏武王”之称不能作为曹操墓的“铁证”,理由是:十六国时期的“魏国”建立者冉闵,死后也谥“魏武王”。他是魏郡内黄人,死后很可能也葬于此地。既然有两个“魏武王”,怎么就认定:出有“魏武王”铭刻之墓的墓主就一定是“曹操”呢?

  此话听起来有些道理,但细审之则是“似是而非”:冉闵之父瞻(字弘武)是后赵国君石虎的养子,冉闵(又称石闵)则是石虎的养孙(按:石虎是羯人,冉闵父子是汉人)。石虎死于公元349年。公元350年,冉闵杀石鉴称帝,建立魏国,都于“邺”。公元352年,冉闵在与前燕的战争中被俘杀(斩于辽宁遏陉山),冉闵建立的魏国不足三年就这样“灭亡”了。冉闵被杀后,前燕统治者慕容儁(鲜卑人)为缓和民族矛盾,假意祭冉闵,谥他为“武悼天王”,完全是做给汉族百姓看的。况且,冉闵的“谥号”不是“魏武王”, 而是“魏武悼天王”,不应与曹操的谥号混为一谈。冉闵被杀后,身首葬于何处,亦无文字记载。他死于公元352年,距曹操之死有132年,即使今天发现了他的墓,墓内的器物也会与高陵2号墓的器物不一样。冉闵生年不详,被杀时多大年龄不好考究。不过,石虎死时年55岁。冉闵是他的“养孙”,按10年一个“等级”算,石闵的年龄顶多也就在35岁左右。因此,冉闵死时,充其量是个小“中年”,与高陵2号墓中60岁左右的男性墓主根本对不上号。故该墓墓主不会是冉闵,没有考虑的余地。另外,还有先生提到:东晋孙盛《魏氏春秋》中也有个称“魏武王”的人。但那是“文学作品”,不可当真为据。

  总之,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中,谥号为“魏武王”的历史名人只有曹操,没有第二位。安阳高陵2号墓中既然出土有“魏武王”之称的石牌铭刻,且不只一块,而是好几块,加上那件“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是曹操治“头疼”的专用品,别人别处不可能出现,故安阳高陵2号墓墓主必然是曹操,不会有第二个“竞争者”。

  安阳高陵2号墓墓主是曹操,证据很多,诸如陵墓的位置与文献记载吻合、墓葬的规模形制与东汉末年诸侯王陵墓等级吻合、墓中的随葬物基本符合曹操生前提出的“薄葬”要求、墓中出土的铭刻称谓符合曹操的身份地位、墓主人骨年龄测定与曹操死时年龄基本接近等等。这是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每一条都很重要。但是,在这条证据链中,刻有“魏武王”之称的石牌是最为关键和最为核心的证据,由于它的出现,就基本可以判断:该墓墓主必是曹操。当然,我不认为其他证据不重要,也不主张绕开其他问题,诸如:墓中的两位女性死者是怎么一回事?卞太后究竟葬在哪里?曹操父子有没有设置“疑冢”等等。这些问题都须要研究,都须要向公众作出合理的解释,否则难以服人。然而,不管这些问题今后的最终解决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该墓墓主是曹操这一主要结论。

欢迎参与调查
你认为陵墓里的曹操是真身吗?
相信
不信
我读书少,我承认我不懂真相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