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三国 >

王传涛:“批量生产诸葛亮”的教育臆想症

标签:诸葛亮

2011-04-08 00:00:00三国 279人已围观

  中国首个“孔明学院”,日前在襄阳学院正式成立,孔明学院还设立了“诸葛亮一班”和“诸葛亮二班”。“诸葛亮班”配备一名教育观念先进、知识渊博、责任感强的优秀教师担任首席导师。该班实行4~6年的弹性学制,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后,学校颁发与其所学及特长相适应的学历证书和孔明学院“诸葛亮班”的学历证书。

  有孔子学院,就得有孔明学院。赶明儿,没准还能产生个孔乙己学院。区别是,孔子学院是为了让世界认识中国,孔明学院是让中国认识襄阳。当下,许多城市都可怜自己没有一个“城市名片”,许多大学也可怜自己没有优秀毕业生,拿出一面叫孔明的文化大旗来,既有了“城市名片”,还能“批量生产诸葛亮”,可谓一举两得。

  首要的问题是,“孔明学院”到底是什么样的学院?看来看去,“孔明学院”很像去年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搞的“培养大学问家计划”——中山大学从2010年开始,从8000学生中精选30人,整整4年只学习古汉语、古希腊语、拉丁语、中国文明、西方文明等课程,学生不属于任何院系且没有专业。所以,我们基本可以这样认定,季羡林先生走了、钱学森先生走了,这都不要紧,因为我们的大学能轻轻松松搞上一条“大师生产线”。

  大师缺乏的时代里,每个学校都有“大师饥渴症”。钱学森之问,也问得一些大学校长与教育官员很是没有面子。大学对于高级人才、专才、偏才与怪才都十分渴望,这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关键要看怎么培养,不能起个名叫“孔明学院”,宣扬搞一搞特别的教育。打破教育公平是一个方面,不符合教育规律、浪费掉学生的大好时光,是另一个方面。

  “无招胜有招”式的教育,不能用在学生身上。遗憾的是,对于这个孔明学院,我们除了知道它有4~6年学制、配备名师之外,并不知道孔明学院的学生学的是什么专业,也不知道针对他们有什么样的个体培养方案,更不知道他们将来的就业以及发展是什么。只知道他们的毕业证是“学校颁发与其所学及特长相适应的学历证书”,他们的学位证是“授予与其所学及特长相适应的学士学位”。

  诸葛亮是诸葛亮,诸葛亮班是诸葛亮班;教育是教育,宣传是宣传。教育的规律大家都明白,我们不能为了打出某一个文化品牌,而故意制造出两个徒具虚名的特长班,更不能拿着学生们的前途与命运来作文化产业的宣传海报。这样不仅培养不出好的人才,还可能披上一层功利的外衣。而孔明学院,实际上是教育得的臆想症。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