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三国 >

诸葛亮与李严的“弹劾”之战

标签:李严 诸葛亮 李丰蜀 蒋琬 刘禅 司马懿 刘备 陈寿 曹真

2012-04-30 00:00:00三国 303人已围观

  刘备临终托孤有两位大臣,一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丞相诸葛亮,另一位是尚书令李严(又名李平)。当时刘禅是十七岁,诸葛亮与李严托孤辅政,丞相诸葛亮在成都执政,而尚书令李严加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却留在永安镇守。李严受遗诏统内外军事,刘备让他和诸葛亮分掌政治和军事,可是后来的情况明显是李严在朝廷中没有发挥重要影响,军权也主要由诸葛亮主持。

  在魏蜀吴三国中,只有蜀吴设立了权力最高的丞相,在蜀国众多将领服从丞相,而刘备任命负责军事的李严,只有东部军队归他指挥。建兴元年,李严封都乡侯,加光禄勋,四年任前将军,与他辅政大臣的身份极不相称。但是此时他和诸葛亮的关系依然是合作的,并且极力推崇诸葛亮,诸葛亮准备北伐,让李严移驻江州统后事,没有让他在成都。李严给诸葛亮写信,劝他受九锡,进爵称王。诸葛亮回答:“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诸葛亮也接受了李严的观点,只表示要在灭亡了曹魏以后再做,两人的关系达到顶峰,两人在给孟达的信中称赞对方,李严说:“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诸葛亮说:“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史称:“其见贵重如此。”

  但不久两人也出现分歧,后来诸葛亮弹劾李严的上书中说,诸葛亮让他帅军到汉中,李严推托不往,要担任巴州刺史。建兴八年,李严被提升为骠骑将军,在曹真伐蜀时,诸葛亮任命李严子李丰留守,让李严统帅两万人支援汉中。曹真遇雨退兵后,李严就留在汉中。李严传建兴九年诸葛亮北伐,让李严为中都护留守汉中,督粮草,李严表示希望象司马懿那样开府,遭到诸葛亮拒绝,只提升他的儿子李丰江州督军。以后在诸葛亮北伐祁山战役失利后,有的人把责任加在李严头上。在《三国志》的后主本纪、诸葛亮传都明确记载了诸葛亮是因为粮草耗尽退兵的,“九年,夏六月,亮粮尽退军。”

  那么这与李严有多大关系呢?陈寿在李严传中说在夏秋之际,天降大雨,粮食运输困难,李严让部下把诸葛亮叫回来的。随后推托自己的责任,被诸葛亮弹劾罢免。可是诸葛亮和众臣弹劾李严的上表中,说“闻军临至,西向托疾还沮、漳,军临至沮,复还江阳,平参军狐忠勤谏乃止。”似乎李严也在祁山前线,而诸葛亮与司马懿首先在卤城(今礼县盐关)交战,沮、漳在前线西南,李严先称病退到沮、漳,等战线到了沮,他又要退回江阳,被部下劝阻。李严是骠骑将军不负责后勤,蒋琬传称是蒋琬负责军队后勤,“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李严因从前线称病后退被罢免,后撤的原因不详,他的部队有两万人,不是主力,也许在粮食供应少的情况下,甚至是被剥夺了军权的情况下,独自称病后撤。作为骠骑将军,托孤大臣的李严就这样被罢免,他的儿子李丰也不再督军江州,后来只担任了朱提太守。

  建兴九年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粮尽退军的责任不是李严,负责后勤的是蒋琬,他虽然经常能保证供给,但是这次却没能有充足粮草。因为如果真象李严传说的,只是因降雨暂时中断补给,还有充足粮食,那么秋冬诸葛亮依然会出兵,就象在建兴六年的春季、冬季两次北伐那样。建兴九年这次北伐主要是因为粮草断绝退兵的,李严后撤对战局的影响多大史书没有记载,可是从蜀军最后撤兵是井然有序的,甚至设伏击杀魏国大将张郃看,李严后撤没有对蜀军造成严重军心动摇。他给刘禅上表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应该是在替自己辩解。诸葛亮与李严两人的矛盾在蜀汉政权中产生了部分消极影响,但是两人之间的权力争夺也表现了蜀汉政权的不稳定,各政治集团只维护自身利益。李严被废黜以后,听说诸葛亮病逝,也忧郁而终,陈寿称李严知道诸葛亮人品,希望他能重新起用自己,认为诸葛亮的继任者不会任用他。

上一页12下一页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