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三国 >

网友新观点些许先秦史不同见解或误差

标签:乐毅

2012-08-18 00:00:00三国 279人已围观

  一、提出远交近攻者乃魏冉,而非范睢。范睢不过是在秦昭襄王的允许下,抓住魏冉谋求陶地一事,打击并最终驱逐魏冉。之前不论是远交破败齐国,近攻劫掠三河,皆魏冉本谋,且亲自实施。典型如华阳之战,即魏冉主帅。

  二、五国联军分别攻取割占齐国,而非所谓乐毅独率燕军攻取占领。五国之役,主谋本田文、魏冉,乐毅不过外交使节之一,赵国即乐毅出使联盟,在济西之战,齐将触子因怨恨齐闵王,不战溃败后,诸侯遂各自袭掠齐地,例如秦国即趁机攫取了肥沃的淮泗之地。乐毅独自进军是洗劫并焚烧了临淄。

  三、魏冉破走乐毅,并导致乐毅最终老死邯郸。乐毅出奔赵国后,赵国封乐毅于观津,号望诸君,试图威慑诸侯,但在随后的华阳之战,魏冉率军击败赵军并攻陷观津,乐毅最终病死邯郸不曾回顾。

  四、魏无忌刚愎自用。管之战,魏无忌兵败,闻管守将乃安陵君臣属缩高之子,遂逼迫缩高劝降其子,缩高拒绝,魏无忌大怒欲杀安陵君以逼迫,缩高被迫自刎,死前讥讽魏无忌刚愎自用。

  PS:缩高自刎后,魏无忌遣使致歉

  五、邯郸之战,秦军并未遭遇重创。更勿论所谓函谷关以东尽丧。在李同的敢死突击下,王龁兵败溃退三十余里,使得诸侯联军及时驰援邯郸,但王龁在败走汾军后,重整军势,反击并败杀联军二万六千,攻陷宁新中,秦军之势大振。

  数月后,秦将军摎亦东出,败杀斩首俘虏三晋军一十三万,取城二十余,并消灭西周。足见秦军在邯郸之战并未蒙受重创,而所谓函谷关之东皆丧更是无稽之谈。

  至于魏无忌,反而是在十年后才再次发起联军反击秦国,击败秦将蒙骜后,却挫败于管城。

  六、战国四名将乃讹传。所谓战国四名将,不过是源自《千字文》中的【起翦颇牧,用军最精】,本身不过是作者用一千个不同的字凑出一篇文章而成,而非所谓古人品鉴或实质。实际上,白起多同韩信并称【韩白】,廉颇多同李牧并称【颇牧】,用以美誉戍边之功。

  七、秦自商鞅变法后并未迅速强盛,而是屡遭齐国惨重打击,直到魏冉主政。秦惠文王时期,遭齐将章子大败,被迫向齐国称臣乞和。而秦昭襄王时期,再次蒙受齐将章子大败,甚至于丢失函谷关,秦昭襄王被迫割地乞和。直到魏冉和田文联手谋划破败齐国之前,秦国东进战略蒙受齐国惨重打击。

  八、长平之战,白起屠戮赵军降卒并非所谓白起残暴嗜杀,亦非所谓白起为秦昭襄王背上黑锅,不过遵循商鞅制度尔。《商君书 境内第十九》中明确记载秦军功制度的残酷和血腥,而早在樗里疾时期,秦军就缔造了杀戮东方诸侯百万军民的事件,非秦将本血腥,不过秦制残酷尔。

  九、楚国都城皆称郢都。楚国历代迁都,不论旧都、新都皆称郢,区分而言,历代首都例如鄢郢、郢陈、寿春等,按楚人风俗,皆可称郢都,因此在很多相关记载中,如有不慎,极容易混淆导致认知上的错漏。

  先到此为止,如二楼所言,鄙人认知多有不足,错漏在所难免,愿同好多多斧正,但鄙人希望尽量避免采取网络或来源不明的斧正资料,谢谢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