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三国 >

史记中五个伟大而另类的母亲

标签:项羽 班固

2012-08-23 00:00:00三国 316人已围观

  除了皇亲国戚之外,走进《史记》里的女性寥寥无几,而在这少之又少的女性之中,有几位母亲的形象却令人过目不忘:赵括的母亲,陈婴的母亲,王陵的母亲,张汤的母亲,还有吴起麾下一位不知名的士卒的母亲……这些伟大的母亲没有留下姓名,留下的仅仅是吉光片羽,星星点点。这些母亲闪耀着异样的光芒,温暖的光芒,她们的光芒照亮了《史记》。然而,这些伟大的母亲却又是渺小的,如同萤火虫一般,在中国古代惨淡的夜色里飞来飞去,因而,她们散发出的光芒必定有是暗淡的。

  第一个走进人们视线的是一位悲情的母亲,不但没有留下姓名,连她的儿子也没有留下姓名,后人所能知道的仅仅是,她的儿子是吴起麾下的一名普通士兵,阴差阳错,曾得到过吴起的“亲切关怀”。

  然而,儿子得到吴起将军的亲切关怀,却没有让母亲有一丝一毫的高兴,反而让她痛哭不已。

  这名士兵名不见经传,长期的行军打仗让他的整体免疫力下降,以至身上生出了恶性脓疮。生脓疮毕竟是件痛苦的事情,但该士兵却在痛苦之中感到了幸福,因为他一夜之间成了名人。他成为名人不是因为有战功,而是因为军队的最高长官吴起,亲自趴在毒疮上为他吸脓。大家争相传诵吴将军爱兵如子的佳话,他和他的脓疮也因此成了伟大的见证,见证着吴起将军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品质。

  是的,士卒们没有理由不发自肺腑地赞颂吴起,没有理由不用朴素的感情爱戴吴起。因为作为将军的吴起,在军队中居然不愿享受一丝一毫的特殊待遇。他穿的是粗布衣服,和士兵一模一样;吃的是杂粮粗食,和士兵一模一样;睡觉也经常是席地而卧,和士兵一模一样;行军也从不躺在担架上,和士兵一模一样;甚至在行军的路上还和最下等的士兵一样身上背负着军粮。这不叫“伟大”叫什么?

  可是,当这个幸运的士兵的母亲听说这件事之后却放声大哭,刚开始大家以为这位母亲感激涕零,于是就想,先让老太太感激的热泪流淌一阵子吧。谁知老太太越哭越难受,越哭越伤心,最后声遏行云,涕泗滂沱。

  战地记者抢好了角度,站好了位置,拿出录音笔采访这位痛哭不已的母亲:“可敬的妈妈,我看到您一直在哭,哭得这么伤心,这么无助,我想,您一定是受了吴起精神的感染,请问,您有什么话要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诉说吗?”

  母亲终于止住了眼泪,显然,她还不习惯面对镜头,因此,她的回答有些离题:“我是想起了孩子他爹,说来也巧啊,当年,孩子他爹也跟随吴将军当兵,我们家里的人体质都不好,孩子他爹也生了脓疮,当时也是吴将军替他往外吸的脓。你猜怎么着,孩子他爹被吴将军吸过脓之后,就如同服用了兴奋剂,在战场上像一条狼狗一样勇往直前,最后,我的丈夫当然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吮毒疮,我想,我儿子离死亡也就不远了。因此,我才哭他啊。吴将军吸的是脓血,要的是性命啊!”

  在我看来,这位不知名的母亲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经验主义者,她没有用三段论,却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吴将军吸的是脓血,要的是性命。她用哭声和眼泪表达了她的无可奈何,表达了对吴起复杂的感情。

  如果这位母亲知道吴起早年的经历,可能她的哭泣会更加悲哀。

  吴起是卫国人,最大的志向就是爬上高位,做到公卿级别的高官。在他告别母亲外出谋求发展的时候,曾经许下诺言:“不做公卿,誓不归家!”离家不久,他母亲就去世了,那时吴起还没有做到公卿,于是坚持自己的誓言,没有回家料理母亲的丧事。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和吴起交往的人都认为吴起心肠太硬而纷纷和他绝交。

  吴起善于用兵,曾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却难下决心,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君因而对吴起有所猜疑。吴起一心成名,于是愤而杀妻,以实际行动表明他不亲附齐国。杀妻一身轻,吴起终于被任命为将军,率领军队大败齐国,战功卓著。

  问题就在这里,一个连自己的母亲去世都可以不回去奔丧的人,一个连自己的妻子都可以杀的人,为什么就能够替士兵吮吸脓疮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爱兵如子”?

  反正很多人认为这就是“爱兵如子”,后人也经常用此事来赞扬吴起,但他们没有看见这位可怜的母亲的泪水,没有听见这位母亲的哭声。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吴起就是一个冷血的魔鬼,他是个狂热的官本位主义者,他心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跻身公卿。他所做的一切都在为自己的这一目的服务,杀妻求将,拒绝为母亲料理丧事,为士兵吮吸脓血,都是吴起为自己的公卿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士兵的母亲看透了其中的把戏,她因此预见到了儿子悲惨的未来。

  一将功成脓血干,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这位悲情的母亲,无奈的母亲,目光敏锐的母亲。

上一页1234下一页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