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三国 >

全面解读袁绍与公孙瓒的界桥之战

标签:袁绍 公孙瓒 刘虞 袁术 公孙越 孙坚 董卓 刘和 韩馥

2013-03-18 00:00:00三国 403人已围观

  在后汉年间的各种兼并战争当中,公孙瓒袁绍在界桥地区的战斗并不算是很大规模,战后的影响也并不算是很深远。不过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关东联军刚刚卸甲还乡的那样一个还算安分的国内形势下,公孙瓒与袁绍两个颇有实力的势力为了争夺地盘真刀真枪地动起手来,还是颇有一番看头的。

  交战双方之一的公孙瓒是个有着俊美外表和丰富经历的人,他曾经向嗓门比自己还大的学者卢植学习过法律,也从事过财务审计工作,但比起法尺与算盘,真正适合他拿的还是兵刃,特别是渴饮胡人鲜血的兵刃。在公孙瓒看来,乌丸、鲜卑等胡人都是供他建立武勋用的;而胡人们也把公孙瓒视为猛兽,训练箭法的时候都拿公孙瓒的画像做靶子。

  原来的时候,朝廷很满足公孙瓒,让他做了辽东属国的秘书长,专门负责调度军队抗击犯边的胡人。公孙瓒自然对此乐此不疲,在讨伐张举张纯叛变的时候,他为了攻打帮助二张的乌丸丘力居时甚至差点丢了性命。可就在他从塞外封冻的管子城里带着半条命突围归来时,朝廷从九卿之中空降了一位宗室子弟,东海刘虞伯安,让他做了幽州牧,也就成了公孙瓒的直属上司。

  刘虞是当时的一流人物,不但从事政治工作经验丰富,而且品德高洁,和他的祖先一样,能当皇帝都不当。这个恢复牧伯制度本来是另一位宗室,同是九卿之一的刘焉提出的,但在采纳这一提议之后,朝廷那里首先想到的州牧人选就是这德才兼备的刘虞。而刘虞的所作所为也证明了朝廷的用人之明,他一到任就分化了张举张纯与丘力居,让胡人安心回去、别再跟着不安分的汉人起哄,失去强援的二张也在不久后即被剿灭。经过几年励精图治,幽州地区大兴屯田、教化,一派繁荣安定。

  但公孙瓒心里很不爽。为了镇压叛乱,他可是险些丢了性命的,结果这刘虞一来,轻描淡写地把叛乱平息了,把功劳全占了。而且刘虞还裁减军备,只允许公孙瓒率领不到万人的军队,那公孙瓒可是个讲究排场的人物,光是白马他就征集了三千匹,这区区万人他如何能满足呢?他心里不爽、渴望功名,就要去杀胡人泄愤、邀功,可是刘虞恰好又是个和平主义者,并且还毫无种族偏见,甚至在后来袁绍劝他做皇帝的时候,他回答袁绍说“再和我说这个我就跑到去匈奴那里去”。贪上这样一个大汉朝自苏武以后主动愿意调动至匈奴那边工作的上司,公孙瓒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实在憋不住了就只好偷偷摸摸地跑到胡人聚居地杀人放火,一旦被刘虞知道了当然就少不了一番晓谕。这文官、武官之间如此这般地一来二去之后,两个人自然是势成水火了。

  前面说到,刘虞能做皇帝都不做,还把做皇帝看得比到匈奴那里牧羊还难受,可是就是这么一件连刘虞自己都不怎么在意的事情,却让一对兄弟反目了。为了否认董卓政权的合理性,袁绍急着找个品德优秀的宗亲来成立新的朝廷,结果这个意见遭到袁术的强烈反对。本来袁术和袁绍从小就因为出身问题不太愉快,这次的意见相左终于让这哥俩闹翻了。袁绍拉拢荆州牧刘表、东郡太守曹操来帮忙,袁术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找到了徐州牧陶谦、长沙太守孙坚站在自己一边,这两股势力错综复杂地分布于整个中原地区,处于一触即发的态势。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袁术这一伙人是被他兄长那一派的势力包围在当中的,所以他迫切地希望在大战全面爆发前寻找到更多的盟友。而此时,不甘心为人摆布的献帝也听说了刘虞不做皇帝的忠义行径,他就像是发现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派出刘虞在京城做官的儿子刘和回去搬救兵。刘和刚好要取道南阳,这就让管辖南阳的袁术看到了一个增加强援的机会,因为刘虞不也反对了袁绍另立新君的主张嘛。于是袁术把刘和扣下,差人送一封信给刘虞说:我后将军袁术也有报国之心,营救陛下的事情也算我一份,这样吧,你派你的精兵强将到我这里来,我用他们去营救陛下。

  刘虞看信以后马上就要准备人马南下。他虽然行政能力高超,但论智谋、攻战就要差很多了,他的参谋魏攸专门和他说起过这些事,也侧面告诫过他有这种事可以找公孙瓒商量商量。因为这次是要调动军队,所以主抓军事的公孙瓒自然也要过问一下,他可就要精细多了。这一次公孙瓒比较负责地对刘虞说,袁术这个人太狡猾,不要轻易上当。

上一页123下一页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