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三国 >

三国中最可怜的人——叛将于禁

标签:于禁 曹操 孙权 虞翻 张辽 昌豨 袁绍 吕布 颜良 庞德

2013-04-09 00:00:00三国 285人已围观

  于禁成为历史上最著名、最无耻的降将代表。降蜀,蜀国人鄙视他;降蜀后又落入吴将手中,吴国人更鄙视他;他是魏国的将领,返回魏国后,魏国人最为鄙视他。于禁降后与其部众三万余,被羽下令押回当时荆州的首府江陵。旋即江陵易手,于禁又被孙权所获。孙权本人并不想特别难为这位曾经声名赫赫的老将,外出和酒宴时常令于禁作陪。

  一次孙权骑马散心,于禁同行,有一刻于禁的马与孙权的马并辔奔驰。跟随的吴国大臣虞翻大喝一声:“你一个降虏,竟敢与我主公并行!”举鞭就抽于禁,被孙权制止了。又一次,孙权和部属在楼船上与群臣宴饮。众人狂欢。于禁听着音乐,却默然流泪来。又是虞翻大声叱责:“你哭着装孙子,难闻道就能免去你的罪?”

  虞翻曾劝孙权杀掉于禁、号令三军,让大家都看看做臣子生二心有什么下场,不被孙权采纳。奇怪的是于禁被虞翻肆意污辱,却仍然总是说虞翻如何如何好。作为一个在战场上叱姹风云三十年、见惯死生的老将,于禁为了活命,就这么没出息。

  于禁在吴国的事,魏国当然不会不知道。曹丕如何态度,史书中无记载,只讲到他却常在朝堂之上,为虞翻设个虚座。西元221年,孙权上表称臣,遂后自立为吴王。同年,魏文帝即位,吴国把于禁作为礼物送还给魏国。

  于禁见到魏文帝,跪地涕泪泗流,呜咽不成语,跪着的地面打湿一大片。文帝看他,才事隔两年,他的头发胡须全白了。这时候文帝的内心,是鄙夷,怜悯?是恶心,还是涌动杀机?

  文帝不愧是曹操的儿子,他叵测的用意无人可知。他没有杀掉于禁,而是以史上著名降将再建功业的故事,抚慰了于禁一番,说樊城之败是大水忽至啊不是你打仗不行,又封于禁为安远将军。安远,是希望他安定远方边陲,还是说他在远方恬不知耻地,投降敌国又能成为另一敌国的俘虏,却仍然能够自安?

  于禁居然接受了这个职衔。他很快又接到朝廷的任命:出使吴国。而他也真的,准备行装要出发。突然又接到文帝的指令,要他出发前拜谒曹操的陵墓。当然,于禁也接受了。他在曹操的陵室内望见了满壁的画,画面中所绘,恰恰正是最折磨他、他竭力想忘却的内容,是樊城之战。画面中被缚的庞德怒发冲冠,羽抚髯端坐,而他自己,跪地乞命。

  于禁是如何走出这个陵室的?我们知道他走出来时依然活着,他自己也知道,他的活着,已是一种生不如死的活着。这一刻,他有没有后悔当时的投降?也许没有。因为以一个将军的血气,如果他想到这一点,他不会再活着走出陵室。

  他还是还到了自己家中。他没有完成魏国派他出使吴国的使命,这同样是一项心怀叵测的任命,此时他大概才意识到。羞惭,愤恚,他暴病发作而亡。他死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最后的念头,凝结在他脑海之中?是要活着的念头吗?

  魏文帝给他的谥号是“厉”侯。厉,一个恶谥,在厉、灵、炀三大恶谥中排第一名的恶谥。魏文帝没有难为他的子孙。于禁的儿子于圭,被封为益寿亭侯。

  三国之中相较之下,于禁在魏国的遭遇最为悲惨,反倒是在蜀国,相对要好一些。羽曾在曹营待过,某种程度上,于禁和羽曾是老战友。于在作为降虏被送到江陵关押时,羽不但不可能虐待他,非倒有可能交待属下,特别关照这位老战友。

  于禁是曹操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在张辽徐晃张郃乐进等五子良将里排名第一,而史书中说曹操得天下,五子良将的贡献最大。于禁自青壮年追随曹操,戎马生涯三十年,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曹操倚重,曹在西元205年为他写的请功书中说他“当敌制决,靡有遗失”,意思是于禁对敌时制定决策发动进攻,决策很少有失误,进攻极少有失败。曹操早期的战场,于禁少有遗漏:

  对陶谦:攻下广戚即今江苏沛县;

  对吕布:在澲阳城南击败吕布二营人马,率部在须昌战胜高雅,在下邳见证吕布被擒,与曹仁史涣攻杀吕布部将眭固

  对袁术:包围袁术大将桥蕤,斩杀其麾下四将;

  对张绣:从征到宛和穰县即今河南邓州一带,多有斩获;

  对黄巾军:曹操大营在汝南被袭,于禁率军全歼来敌,斩黄巾军大将黄邵,尽降其众;

  对叛将:与臧霸梅成,梅成三千余众降;攻昌豨,迫其降。

上一页12下一页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