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三国 >

乱世之中随波逐流的一方诸侯张杨

标签:张杨 吕布 曹操 袁绍 董昭 李傕 丁原 袁术 许汜 杨丑

2013-08-05 00:00:00三国 267人已围观

  曹操在一路崛起的过程中,将无数人踩在了脚下。这些人中有雄霸河北的袁绍,有虎踞淮南的袁绍,有武勇无双的吕布,也有堪称天下枭雄的刘备——当然还有一些,是我们虽然知道名字,按却并不在意其生平的小人物。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样一个人

  张杨

  楼主对张杨的评价不是很高,看过他的本传之后,只能分析出他是【乱世之中随波逐流的一方诸侯】这个结论。他没有什么战略眼光,也没想过要结束乱世一统天下,他的心思不在匡扶汉室,但又似乎还存有一点忠心,所以虽被掳却不投降匈奴。一辈子有过英雄了得,也干过烧杀抢掠,在三国志有传的人物中,算是比较复杂的一个

  他没有留下多少故事,也没有留下几声唏嘘,他和许多三国人物一样,是一个谜面并不充分,谜底并不唯一的谜题,或许我们最终无法找到答案,但仍然希望能通过对他短暂一生的分析,得到一点启示

  一、出身及成为诸侯的过程

  张杨,字稚叔,云中(治今山西原平县西南)人。早年因为骁勇闻名并州,成为当时并州刺史丁原的部下,任职“武猛从事”(这个官职是汉末临时设置的,应该属于州牧/刺史的属吏之一),从官衔名称上来看,是和当时的张辽同级(甚至稍高)。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成立西园军,用以加强京城洛阳的军事力量。张杨因此被丁原派去担任代理司马——从官职上来说,一个“司马”,而且还是“代理”,仅仅是一个临时工而已。

  何进杀死了蹇硕后,取得了西园军的控制权,他为了进一步补充力量,排我们的临时工同学回到并州招兵并驻守上党,协同当地的官兵进攻在那里搞邪教活动的白波贼。

  董卓乱政之后,他沦为土匪,在上党和河内附近攻城略池,因为军纪很差(“利其妇女,贪其资货”),而遭遇激烈反抗,最终只能到河内去投奔袁绍。被派去和于夫罗一起屯兵漳水(具体战略目的不详)。没过多久,于夫罗叛变,张杨因此成了他的俘虏……

  过了不到一年的时候,于夫罗被鞠义所击败,张杨得到了解救。而后他被董卓委任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

  二、乱世之中做出的选择

  1。对曹操的态度

  时太祖领兖州,遣使诣杨,欲令假涂西至长安,杨不听。昭说杨曰:“袁、曹虽为一家,势不久群。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杨於是通太祖上事——三国志·董昭

  上面这段话记载的是这样一件事: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领兖州牧,派使者去长安上表,因为要路过张杨的势力范围,所以向张杨借路,张杨跟袁绍有仇(前面的叙述中提到过这一点),而不肯让依附于袁绍的曹操派遣的使者王必通过。董昭(当时是张杨的谋士,后来成为曹魏集团的重要人物,与郭嘉同列魏书第十四,由此可见其才不亚于诸葛亮)劝说道:袁绍和曹操虽然关系密切,不过这种情况不会维持太长时间。曹操虽然现在实力不强,但他能力出众,所以应该和他结交。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应该尽力帮助,如果他后来能成就大事,那咱就赚大了

  之后董昭传里的记载是

  昭为太祖作书与长安诸将李傕郭汜等,各随轻重致殷勤。杨亦遣使诣太祖。太祖遗杨犬马金帛,遂与西方往来。天子在安邑,昭从河内往,诏拜议郎。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董昭虽然还在张杨手下做事,但实际上却已经开始为曹操服务了,而张杨的态度呢?书上没写,楼主的看法是:默许了这件事(可能还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楼主个人的看法是:董昭完全是在为自己打算,而并没有去考虑张杨。张杨想通过结交曹操的方式,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可惜这条后路的终点,却是悬崖,最终张杨退到了悬崖边上,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件事情,楼主后面还有写到

  2。对献帝的态度

  其实张杨的部将对于勤王这件事,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张扬传记载的情况是“天子之在河东,杨将兵控安邑,拜安国将军,封晋阳侯。杨欲迎天子还洛,诸将不听;杨还野王”,张杨因此错失时机,但之后他仍然有机会,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献帝被杨奉董承韩暹劫持返回故都洛阳。途中出现粮食供应不济的情况,张杨主动带着粮食在路上迎接,并和献帝一起来到洛阳,而且还派人重新修缮了部分残败不堪的洛阳宫殿。正当人们以为张杨就此可以在朝中担任要职的时候,张杨却表示:

  “天子当与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杨当捍外难,何事京都?”(《三国志·张杨传》)。

上一页123下一页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