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三国 >

略论孙吴政权与海外的交流

标签:孙权 公孙渊 田豫魏 陆逊 裴潜吴 诸葛直 卫温 公孙康 吕岱 曹丕

2013-09-02 00:00:00三国 350人已围观

  范文澜《中国通史》记载:“吴以水师立国,有船五千余艘,水军主力在长江,但航海规模也很大”。

  郦道元《水经注》卷35《江水》引庾仲雍《江水记》:“樊口之北有湾,昔孙权装大船,名之长安,亦曰大舶,载坐直之士三千人。”

  万震《南洲异物志》记载:“大者长二十余丈,高出水二三丈,望之如阁道,载六七百人,物出万斛。”

  东吴不但拥有令曹操曹丕子敬佩的长江水军(1),还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海军,

  航路遍及于东海、黄海、渤海、南海之间。

  东吴以水师立国的军事思想,源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首先,有一条从黄海到南海的漫长海岸线;其次,境内有长江、钱塘江、赣江、闽江、湘江、东江、北江、西江以及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大江大湖,而且连接成网。另外,吴与魏、蜀基本上以长江、湘江为界,争夺要地的战争多以水战为主,建立强大的水军有其必要性与迫切性;当然,所谓“南人善水,北人善马”,民风也为孙吴创建强大水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东吴发达的炼铜、炼铁、煮盐、纺织等工业,为东吴造船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足够的技术力量。当时的东吴造船业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1955年在广州出土了东吴的陶制船模,船模从船首到船尾有八个横梁,八根横梁说明有八副隔舱板,它们把船体分成九个严密的分舱(船舱)。这就是用横梁和隔舱板形成的分隔舱结构造船技术。船在航行时,即使有一两个船舱受到破坏进水了,水也不会流入其他船舱中,船也不会马上沉没。进水的船舱可以抓紧时间抽水、堵塞漏洞和进行其他修理,并不影响船的继续航行。(2)

  东吴的海船还用上了先进的多帆技术,在多帆桅船上,斜移的帆面各自迎风,后帆不会挡住前帆的受风,大大加快了船速。康泰《吴时外国传》称,这种船自南海乘风航行至大秦只需一月(3),吴人万震(曾任丹阳太守)《南州异物志》也说,多帆海船上通过斜移帆面到合适角度,充分的利用风力,“斜张相取风气,而无高危之虑,故行不避迅风激波,所以能疾”。(4)。

  东吴的海船高大精美。嘉禾三年,吴遣使者谢宏、中书陈恂拜句骊王宫为单于,其海船回程时载马八十匹犹称为“小船”。(5)据记载东吴造的战船,最大的上下五层,可载三千名士兵(6)。孙权乘坐的“飞云”、“盖海”等大船更是雄伟壮观(7)。在海上的普通大船也要长二十丈,高出水平面二三丈,载六七百人,装万斛。(8)

  东吴的造船业不但技术先进,而且还颇县规模。当时东吴的造船中心在建安郡的侯官(今福建闽侯)。此处紧靠闽江,直通东海,林木丰盛,交通便捷,东吴在当地专门设有典船校尉,掌管刑徒造船(9)。同时还在沿海永宁(今浙江温州市)、横阳(今浙江平阳县)、温麻(今福建连江县)等处设置“船屯”用以发展造船业。最有名的当属潘璋建立的温麻船屯(10)所造的“温麻五合”海船,由于是并用五个大板做的,故以“五合”为名。这种海船材料考究,多用“豫章楠”之类的上好硬木制成,极为坚固。

  既然拥有了如此规模的船舰,当然要好好利用。东吴在孙权时代常常泛海远航,便不难理解。

  一、夷洲和亶洲之行

  东吴的泛海远航,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的,当属黄龙二年(230年)的夷洲和亶洲之行。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黄龙二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