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三国 >

论蜀汉人才缺乏的原因

标签:刘备 曹操 袁绍 关羽 诸葛亮 孙氏钟繇妾 刘表 孙策 黄权 孙坚

2015-09-21 00:00:00三国 336人已围观

  近些年来,三国用人政策的研究不断深入,许多问题已趋于定论。然而,对三国人才多寡的原因却众说纷纭,尤其是蜀国人才缺乏的原因,至今尚无定论。笔者将通过对主、客观条件的分析来说明蜀缺乏人才的原因。

  其实,取得人才和使用人才既有相互关联的一面,又有不相关联的一面,三国时期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袁绍刘表在用人上都很不得力,他们不但不能对占有的人才合理使用,反而使一些不善于迎合自己心意的人才遭到压抑甚至摧残。袁绍之杀田丰,逼反许故,刘表之囚韩篙就是明证.与此相反,刘备则以广纳贤才,思贤若渴而闻名。他自初起兵时就很敬重人才,用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与赵云“同床眠卧”。因此刘备在当时很得人心。他任平原相时,郡民刘平企图派刺客杀害他,刺客不但没有害他,反而将此事密告刘备,自己却不惜因此而逃离本地。刘备当时不仅在一般人心目中有威望,即在名士眼中亦有一定地位。孔融在被黄巾军围困在许昌时,曾派太史慈向刘备求救,刘备诧异地说:“孔北海(孔融当时为北海相)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后汉书·孔融列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备能礼贤下士,他通过三顾茅庐而得到诸葛亮,“然亮第一流人,(魏、吴)二国俱不能得,备独能得之,亦可见以诚待人之效矣。”而且,刘备又是个有雄心大志的人。曹操的谋臣程显很早就看出“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郭嘉也认为“备终不为人下”.曹操亦很欣赏刘备的才能,在一次和刘备的谈话中,他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字)之徒,不足数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以下凡引《三国志》,只注各国志名、传名)可见,刘备在重视人才上,在个人才具上都胜过袁绍、刘表,在当时亦有一定声望。尽管如此,刘备在入荆州之前,谋士也仅有孙乾简雍等几个平庸之辈,武将亦仅关羽、张飞、赵云诸人而已。这种人才构成与袁绍和刘表是不能相比的,至于同曹操和孙氏(孙坚孙策孙权)父子比,则更是望尘莫及了.由此可见,取得人才和使用人才并不完全一致,蜀后来缺乏人才,追其历史的客观原因即在于此。

  首先,家世门第对取得人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东汉末,门阀制度虽未完全形成,但大族势力已根深蒂固,大族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相当强的实力。政治上出现累世公卿的局面;经济上“奴脾千群,徒附万计”;“田亩连于方国”(《后汉书·仲长统列传》)。这些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族在社会上的影响,袁绍之所以能够取得众多人才与此是分不开的。袁绍是汝南大族,袁家“四世三公”,他的家世给他在社会上带来重大影响。由于袁氏当时“势倾天下”,这种势力使袁绍成为“宾客所归”的人物,许多杰出的谋士投至袁绍魔下。当时袁绍手下不仅聚集了田丰、沮授等重要谋士,而且,荀或、郭嘉等第一流人才亦都列于他的集团。虽然人才济济,然而袁绍在用人和个人才具上,却是个平庸之辈,不能与刘备相匹敌。郭嘉认为,袁绍“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汤杨阜说:“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终不能成大业。”荀或亦认为“绍终不能成大事。”(《魏志·荀或传神袁绍的才能如此低下。他手下的人才却那样多,有些人甚至至死也不肯背弃他,如田丰、沮授、审配等皆如此。这虽然与东汉末年牢固的封建君臣关系有关,但与袁绍的家世也不无关系。袁绍强盛的家世使当时逐渐强大起来的曹操也不得不对他有所忌惮。曹操在把汉献帝迎至许下后,自封为大将军,袁绍不服,他不得已“而以大将军让于绍呱。袁绍因其家世而发展成为强大的势力,震慑于其它军事实力集团,这就是众多人才归之于袁绍的重要的原因。

  曹操虽然不是出身于门阀,但他的父亲曹篙是东汉大宦官曹腾养子,曹篙凭藉曹腾的权势,做到太尉的高官,也属于三公之列。曹操手下人才“不可胜数”,除用人政策好外,他的家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上一页1234下一页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22862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